8月下旬,由美國加州圣何塞地區法院作出的判決結果認為,三星公司侵犯蘋果公司6件專利權,需要賠償10.5億美元??梢钥隙ǖ氖?,面對年銷售總額逾萬億美元的3C產品市場,專利戰取代價格戰已經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主導趨勢。
這是因為,其一,與傳統產業的低附加值相比,3C產業的市場附加值顯然更高,這從蘋果市值已獨占全球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%即可窺之;其二,3C產業作為仍處培育階段的朝陽產業,更便于通過專利形成競爭門檻從而謀取相對優勢的產業地位。
其實,對于極具利潤誘惑的3C市場,專利戰并非只在國外打響,國內企業也難以置身度外。早在2003年1月,美國思科公司即對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(下稱華為公司)美國分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,從而拉開了被稱為“中美知識產權司法訴訟第一案”的序幕;而作為國內通信產業雙雄的華為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中興通訊),亦因專利糾紛而不惜鬧上法庭。2011年4月,華為公司在德國、法國和匈牙利起訴中興通訊侵犯其數據卡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專利權;隨后,中興通訊在國內對華為公司提起反訴,指責華為侵犯其通信技術專利若干……
日益成為常態的專利戰的“風行”,只能說明專利正在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。在專利成為對于企業立足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的情況下,應對專利戰已無任何捷徑可走,唯有加強技術研發,獲得更多、更好的專利才是在競爭中獲取優勢的基礎。
對于企業來說,加強技術研發雖然意味著加大成本投入,但是如果不加強研發,那么企業遭受專利瓶頸的結構性阻礙,不僅立足與發展更難,而且無法在產業鏈上攀升,轉型升級將成為一個不可觸摸的夢想。
如此,加強技術研發、進行專利布局以應對專利戰,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和明智的選擇。較為理想的狀態是,通過對專利瓶頸的全面突破,才能在專利戰面前轉變被動局面,同時亦可全面提高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,成功轉型升級,為企業“走出去”全面角逐全球市場提供基本條件。
可喜的是,曾經在國際3C專利戰中處于被動地位的中資企業,近年來通過加強研發投入,高質量專利大幅增加,底氣漸足,逐漸在專利戰中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維權。近年來,通領科技等中國3C企業在國外獲得全勝的案例,無疑更加增強了中國企業的信心。
與此同時,人們也應該看到一點,中國3C企業的專利研發能力和水平在不斷上升。在通過《專利合作條約》(PCT)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中,2008年華為公司以1737件獲得全球企業第一;2011年中興通訊以2826件再次奪魁,這些利好消息,無疑為中國企業應對專利糾紛增加了籌碼。但企業應該清醒的是,專利大戰的硝煙起碼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散,我們的企業在專利方面與國際巨頭們還有一定差距,還需要繼續努力,奮起直追,為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專利戰打造更為堅固的鎧甲。